中國古代黃金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來賞賜文臣武將。因此,皇帝賞賜黃金的情況是考察當時黃金總量變化的一個角度。《漢書》記載西漢(公元前206-公元23年)皇帝賞賜黃金一百多次,《後漢書》記載東漢(公元25-189年)皇帝賞賜黃金九次,兩次賞賜黃金數量總共約為九十二萬斤。
  從史書記載兩漢皇帝賞賜黃金的情況變化來看,東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不足西漢皇帝賞賜黃金次數的十分之一,東漢皇帝賞賜黃金總金額只相當於西漢時期的百分之二。由此可以推斷,中國古代黃金失蹤,在西漢已經開始了。
  近代學者對漢以後黃金失蹤的原因有各種不同的解釋,其中主要有四種觀點:黃金散入民間、黃金進入窖藏、黃金用於器物和黃金流到國外。漢朝以降我國黃金大量失蹤的主要原因,應該是黃金外流到國外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以後,西域商路逐漸暢通繁榮,中國對外貿易迅速增長,是黃金外流的主要原因。但是,為什麼對外貿易增長會引起黃金外流,而不是內流?
  這要從黃金白銀的比價說起。自西漢至五代初期,中國的黃金白銀比價與西方各國相比,存在較大的差異。以南北朝時期為例,中國黃金白銀比價為一單位黃金兌換五至六單位白銀;印度也是一單位黃金兌換五至六單位白銀;阿拉伯則為一單位黃金兌換六點二五單位白銀;羅馬和拜占庭是一單位黃金兌換十四點單位白銀。從地理上看,西方黃金價格高於東方,東方白銀價格高於西方,這種價格差異是循序漸進的。
  商人們很快發現了中西方各國間黃金白銀比價的差異,於是通過西行帶金、東行帶銀的方式來減少成本、擴大利潤。商人的逐利行為造成了黃金從東向西的流動及白銀從西向東的流動,結果使中國黃金大量減少,白銀大量增加。由於古代交通的困難,以及商品國際價差更大於黃金白銀比價差異,商人們願意販具有更大利潤的各國奇珍異品,而不是金銀。所以中國黃金流向西方國家的運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隨著中西方各國的黃金白銀比價逐漸趨向一致,黃金西流的速度也就越來越慢。大約用了一千年時間,才使中西方國家黃金白銀比價差異達到一致。
  黃金失蹤的結果是中國黃金價格不斷上漲,黃金的常用單位從“斤”轉變為“兩”,並且出現了白銀貨幣化的趨勢。明中期大明寶鈔被人們普遍棄用,朝廷開放白銀之禁,白銀正式成為中國主要的流通貨幣。
  (原標題:中國古代黃金失蹤之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z59pzxf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